课程名称:《中国壁画史》
授课教师:赵鹏
授课班级:2022级文物综合
课程介绍: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壁画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原始社会的壁画、地画、岩画开始,历经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秦代、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十国时期、宋代、辽代、金代、西夏国、元代、明代、清代、太平天国,直至现代壁画。课程详细阐述各个时期壁画的艺术特点、技法风格、代表作品及历史背景,同时分析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培养员工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本课程适用于美术、历史、考古等相关专业的员工。
一、课程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壁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了解各时期中国壁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熟悉中国壁画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2.素质目标
培养员工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员工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员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员工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思维塑造
《中国壁画史》课程在思维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员工可以培养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审美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职业赋能
学习《《中国壁画史》》课程,能够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员工可以提升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增强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并拓展就业领域与提升竞争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国壁画历史演变:掌握中国壁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包括各时期的壁画特点、代表作品及艺术成就。
壁画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壁画的艺术特色,包括技法、风格、题材等方面的差异。
壁画制作技法研究:了解壁画制作的基本技法,包括材料选择、构图设计、色彩运用、绘制工艺等。
2.难点
壁画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壁画艺术鉴赏需要较高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员工需要通过对壁画作品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学会欣赏与评价壁画的艺术价值。
壁画制作技法的实践与应用:壁画制作技法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操作。员工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壁画制作的基本技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历史文献的解读与梳理:由于中国壁画历史悠久,相关文献繁杂,员工需要具备较强的文献解读和梳理能力,以便从众多文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壁画艺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建筑学、美术史、环境艺术等。员工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与研究壁画艺术。
三、课程思政点
此次课程以“文化自信与传承”为基点,聚焦“中国古壁画艺术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大方向。壁画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民族记忆与精神,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等功能,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到课程建设中,通过学习中国壁画的历史、引导员工欣赏壁画之美、探讨壁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发展、分析壁画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等课程目标,增强了员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培养员工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员工德行与审美的共同发展。
四、教学过程及反转课堂
1.理论教学
2.反转课堂
2.1课件制作
资料搜集:各组负责搜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壁画资料,包括图片、文献等。
内容整合: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课件初稿。
设计美化:根据课件内容,进行页面设计和美化,提高课件的观赏性与可读性。
演示准备:选定一名或多名代表,准备课件演示与讲解。
时间轴展示:通过时间轴呈现中国壁画的发展历程,便于员工把握历史脉络。
图文并茂:利用高清图片展示壁画作品,增强视觉效果。
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或问答环节,激发员工思考和参与热情。
2.2课堂讲解
2.3案例解析或介绍
通过反转课堂案例解析学习环节,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壁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文化内涵、材料应用、技能技法、传承意义。深刻了解经典壁画的绘制背景、特点、价值。
陕西石刻壁画《牛耕图》解析:农夫与牛,“牛的形态”趋于平面化的色块剪影,色彩的运用提升壁画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种色彩上的差异体现出壁画内容的完整性,色彩的区分和线条的组合传递着故事的氛围。通过色彩明暗强度,对牛面部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牛身的姿态与动势强调出牛肌肉的发达以及姿态的矫健。“牛耕图”的在陕西壁画中出现,就是植根于我国数干年农耕文明的丰厚沃土,牛与中华先民历代社会生活、信仰崇拜密切相关。它是物质创造和艺术活动的客观记述,也是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见证。陕西壁画中充分描绘了民众的日常,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汉代石刻壁画介绍:所谓“济宁汉画甲天下,嘉祥汉画冠济宁”,出土于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是汉画像石的巅峰之作。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被誉为“中国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武氏墓群石刻超过了同时期埃及的浮雕、古希腊瓶画,并称“世界三绝”。1961年武氏墓群石刻与故宫、三孔、敦煌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轲刺秦王图》中荆轲在左,秦王在右,荆轲刺秦王的时候,第一下划掉了秦王的袖子,秦王右手高举展示的是他想要向后拔剑的时刻,生动刻画了荆轲刺秦王时的连续的过程。

炳灵寺石窟壁画介绍:
炳灵寺169窟是一个集中反映西秦佛教艺术的自然大窟,窟内壁画虽已经历了1600余年的历史沧桑,但仍保持着鲜艳如初的色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于北壁的一幅较大型的佛说法图。画面上的佛结跏跌坐于俯莲座上,双手曲臂上扬作说法状,头光及背光外有象征形的菩提树枝叶,俯莲台下绘圈状翻转的水波。佛两侧绘二菩萨拱手向佛侧立,右菩萨后上方又绘两身袒上身的飞天,手持供物,飘带飞扬,身躯呈“U”型迎佛飞舞。这种飞天造型与莫高窟石窟呈“V”字型的早期飞天极其相似,反映了佛教艺术在地域上的传承与发扬。尤为有趣的是,佛座前还绘一位高鼻深目、黄头发的西域胡人,单膝跪拜举目向佛,神情虔诚生动,具有一种浓厚的异国情调。整幅画面以简洁的造型和粗犷的笔触,描绘了佛法的庄严神圣和不同人物微妙细腻的神情姿态,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绘画以我国传统的线描法用墨线勾勒而成,线条奔放,挥洒自如,但在人物的双眉、鼻梁及眼部则用白色施以西域式的晕染,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来增强立体感的效果。
克孜尔壁画第17窟平面、剖面图
克孜尔壁画第17窟介绍:
克孜尔 17 窟位于克孜尔谷西边上层西端的山洞, 17 窟的形制由典型的龟兹风格的中心柱窟以及前室,主室,后室所组成。前室大部分遭到损毁,只留下一小部分遗迹。克孜尔山谷里的各个洞窟就像古龟兹国僧人修行的各个寺院一样,17 窟也是作为僧侣们固定修行的场所所造。克孜尔第 17 窟壁画是克孜尔石窟群中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石窟之一,在克孜尔石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作为克孜尔石窟繁盛期的代表石窟。17 窟壁画中人物那生动的人物艺术形象,活泼明快的艳丽色彩,结实概括的人体造型和流畅硬朗的人物线描代表了克孜尔石窟佛教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准。克孜尔 17 窟壁画的人物造型艺术是在佛教西传东渐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古龟兹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小乘佛教思想为理念,以键陀罗艺术为主体加之印度阿旃陀壁画艺术与波斯艺术等多种外来艺术风格与本土人文艺术融会贯通下的艺术产物。
《天王图》
《天王图》介绍: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尉迟乙僧的绘画与当时中原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的绘画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但都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唐代名画录》评其画:“凡画功德、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象,非中华之威仪。”“景玄尝以阎画外国之人,未尽奇妙,尉迟画中华之像抑亦未闻。由是评之,所攻各异,其画故居神品也”。吐火罗画家笔下的人物必然带有其自身民族形象的特征。克林凯特在《丝绸古道上的文化》中提到:“在库车附近的克孜尔洞窟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吐火罗供养人是高大的白皮肤人物,有一部分是蓝眼睛红头发更具欧洲人特点。”正如我们在克孜尔壁画中所看到的,其人物形象俨然与中原人物迥异。可以想象,尉迟乙僧所画的“皆是外国之物象”正是自然而然地反映了他本民族的相貌气质。尉迟乙僧的创作题材涉及功德、人物、鬼神、菩萨、佛像、花鸟,以及龙兽。尽管种类颇多,但首先,所有作品中最为震撼人心的不是佛像或花鸟,而是千奇百怪的鬼神和造型奇异的菩萨。彦悰《后画录》谓其:“善攻鬼神……外国鬼神,奇形异貌。
三、课程感悟
姓名:莫慧琳
感悟:《中国壁画史》课程,深感其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壁画艺术的演变与文化内涵,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姓名:王馨怡
感悟:通过学习《中国壁画史》,我领略到其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从敦煌到永乐宫,那精美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彰显古人智慧,深感自豪,也愿传承其文化价值。
姓名:房加豪
感悟:《中国壁画史》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壁画艺术的历史、技艺和价值,更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壁画艺术的奥秘,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徐倩
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到了中国壁画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历史上的每一幅壁画都蕴藏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于中国传统壁画的学习有了更深的感悟。
姓名:殷亚南
感悟: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加强,壁画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有幸在本学期学习了一次壁画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壁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姓名:蔺悦
感悟:学习《中国壁画史》课程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的宝贵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得以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古壁画的壮丽景象。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我被壁画中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所吸引,同时也被古代艺术家们的创作精神和对美的追求所感动。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还让我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姓名:杜善莹
感悟:通过学习《中国壁画史》,我欣赏到了古朴的岩画和华美的壁画,朝代更迭,风格迥异,各类壁画让我着迷,也让我深感传承责任之重。
姓名:张艺严
感悟:《中国壁画史》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国壁画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深刻感受到中国壁画艺术的魅力。《中国壁画史》课程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未来可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姓名:李语涵
感悟:学习《中国壁画史》,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从原始社会的简单岩画到汉唐的辉煌墓室壁画,再到宋元明清的寺庙壁画,每一段历史时期的壁画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这门课程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国壁画的艺术魅力,也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姓名:齐淑媛
感悟:通过一学期的壁画史课程的学习,是我对于中国壁画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与理解,让我感受到了壁画的魅力所在。也通过每一次的作业不断收获到了新知识。
姓名:樊钰铎
感悟:从古老壁画中洞察历史,在艺术传承里感受文化魅力。这门课程让我领略到壁画的独特价值,更深刻理解了艺术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姓名:于婧薇
感悟:通过《中国壁画史》课程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壁画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壁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壁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培养员工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同时,壁画教学也强调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这让我意识到,在传授艺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总之,这次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徐佳晨
感悟:《中国壁画史》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壁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从敦煌到永乐宫,每一幅壁画都是历史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学习壁画史,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姓名:唐若馨
感悟:学习《中国壁画史》,仿佛开启穿越古今的艺术之旅。从敦煌飞天到永乐宫壁画,精湛技艺、深厚内涵令人震撼,深感中华艺术瑰宝魅力无穷,滋养心灵。
姓名:张皓然
感悟:通过深入学习《中国壁画史》,我深刻体会到壁画作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每一幅壁画不仅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更是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的生动记录。从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到永乐宫的道教神仙,壁画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课程中,老师的细致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对壁画的艺术手法、色彩运用和题材选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壁画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希望能为这一领域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丁一铭
感悟:《中国壁画史》课程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从古老的岩画到敦煌壁画等瑰宝,我领略到了他们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深感其珍贵,也为传统艺术传承责任之重而振奋。
姓名:厉珉彤
感悟:《中国壁画史》是一部跨越数千年的艺术史,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还反映了社会、文化、宗教和历史的变迁。通过对《中国壁画史》的学习和感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艺术传统和文化精髓,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姓名:郭芯睿
感悟:在《中国壁画史》课程的学习中,我有幸穿越历史的长廊,感受千年艺术的脉搏。从商朝的虔诚祈祷到唐代的繁荣昌盛,每一幅壁画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匠人智慧与艺术碰撞的火花。临摹实践让我体会到技法的传承不易,更让我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让静态的墙壁诉说故事。
姓名:种家加
感悟:学习《中国壁画史》,仿佛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寺庙壁画,其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令人震撼,深感中华艺术之博大精深,收获满满。
姓名:廉欣然
感悟:中国壁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风俗、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壁画不仅是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研究壁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同时,壁画中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每一幅壁画都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姓名:王端端
感悟:临摹是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这次临摹中,我认识到法海寺壁画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临摹的意义便是不让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气息的文物以绘画的形式长久地保存下来。
姓名:裴浩然
感悟:在壁画课上,我领略到色彩与线条的魅力。从构图到上色,每一步都是艺术的沉淀。这不仅是技巧的学习,更是心灵的修行,我愿继续探索壁画的世界。
姓名:张相洋
感悟:《中国壁画史》课程带我领略了千年艺术传承。从早期敦煌壁画的灵动线条与丰富色彩,到各朝代壁画的独特风格,每一幅都承载着历史文化。在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壁画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
姓名:崔钲勋
感悟:《中国壁画史》课程让我领略了千年艺术的辉煌,每一幅壁画都是历史的见证,色彩与线条间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姓名:孟铎
感悟:大学壁画史课程让我领略了千年壁画的艺术魅力,深刻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激发了我对艺术无尽的热爱与探索欲。
姓名:张楚浛
感悟:通过对《中国壁画史》的学习,让我领略到千年艺术魅力,从古老壁画中感受文化传承,收获颇丰,我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姓名:田涵艺
感悟:学习《中国壁画史》,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到汉唐时期的墓室壁画,再到宋元明清的寺观壁画,每一时期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内涵。壁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它教会我们尊重传统,勇于创新,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朱子琪
感悟:学习《中国壁画史》,仿若踏入艺术长廊。古老壁画尽显古人匠心,宗教、生活场景跃然壁上,多元魅力启智润心,深感震撼。
课程总结
本学期的课程围绕壁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展开。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壁画演变,通过典型案例如敦煌莫高窟、永乐宫壁画等,帮助员工理解壁画艺术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通过高清图像展示、跨学科视角分析及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员工直观感受到壁画艺术的魅力,同时组织分组讨论,激发其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员工在学习中掌握了中国壁画的发展脉络及艺术特点,提升了审美能力,并对壁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未来课程将优化内容,加入更多区域壁画案例如克孜尔石窟,通过中外壁画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拓宽员工的国际视野。《中国壁画史》课程不仅培养了员工的艺术修养与文化自信,也为探索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提供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