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民族音乐概论》
指导老师:霍怡
授课对象:2023级音乐表演
授课时间:2024年8月30日—2024年12月20日
一、课程简介
《民族音乐概论》是面向全日制本科生开设,是音乐表演(美育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民族音乐概论是以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主要是传统音乐)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在熟悉和理解中华民族音乐,培养员工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统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提高人文修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促进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音乐美育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开设意义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是本民族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能够培养员工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员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员工系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五大类的内容,掌握其历史发展、艺术特征等。通过教学使员工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技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培养员工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提高其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自觉地借鉴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民族音乐概论在美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向员工讲授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包括民间歌曲、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与乐种,讲授它们各自的音乐界定、历史沿革、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音乐类别与艺术特征等。对不同种类的民族音乐进行音乐分析和价值判断。音乐分析从旋律、调式等音乐角度出发,判断出音乐的形态结构。价值判断阶段从音乐的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鼓励员工演唱、演奏学习的民族音乐作品,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民族音乐。
四、教学创新点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将课堂还给员工,以员工为主导,让员工参与到教学中,员工课下查阅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课堂上自己进行讲述,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播放民族音乐的音视频资料,员工进行欣赏和讨论,分析其音乐特点。教师也会挖掘民族音乐背后的故事,引起员工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要求员工学唱民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曲目。对于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教师会让员工在课堂上演奏。学唱和演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目的,在于让员工以主体的身份体验民族音乐,有助于员工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组织员工分组进行民族音乐小调研,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方向,如云南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深入挖掘其历史、传承现状、演唱技巧等,然后在课堂汇报分享,锻炼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
教师鼓励员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提炼民间音乐元素用于音乐创作。开展民族音乐模仿创作活动,给定一些简单的民族音乐主题动机,让员工尝试续写旋律、编配简单伴奏,用课堂提供的民族乐器小样或音乐软件进行实践,体会创作乐趣。教师课堂上也会欣赏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作品及谱例,与员工一起探讨其中的民族元素,体现了课程的应用性和民族性特征。
五、课程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明确教学目的的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课外运用观摩式,每周不少于一小时进行学习。员工通过欣赏影音材料,聆听音乐会、民间采风等形式,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五大类的典型风格类型的作品,掌握其音乐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与其他类别的关系。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虽然员工的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但也收获很多,课程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相信员工们有了本课程的启发,定会开出美丽多样民族之花。
六、员工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概论这门课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丰富多彩音乐世界的大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民族音乐有了全新的、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民族音乐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传承和保护民族音乐迫在眉睫。像一些少数民族的古老音乐形式,由于传承人的减少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消失。作为音乐爱好者或文化传承者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传播民族音乐知识,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奏或演唱技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
总之,民族音乐概论这门课程让我对民族音乐从无知到热爱,它不仅丰富了我的音乐知识体系,更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音乐在文化传承和人类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探索民族音乐的奥秘,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鲁容容
在进入中国民族音乐课堂之前,我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古代音乐的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古代音乐,还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如京剧、说唱、民间音乐等等。此外,该课还介绍了许多民族乐器。通过了解这些音乐和乐器,我开始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邵明佳
中国民族音乐在节奏、旋律、表达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她所带来的独特的美感。上课时,听到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说唱音乐让我感到新奇和亲切,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声音,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妙。——贾克晴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我对音乐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意识到,每一首民族音乐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情感。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有些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能与我熟悉的流行音乐有所不同,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和理解。学习民族音乐概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让我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姜悦
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是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语汇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开展音乐教育、利用现代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将民族音乐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民族音乐的跨文化交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可以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民族音乐概论这门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音乐文化宝库的大门。我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民族音乐的奥秘,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洪烨
民族音乐概论课程犹如一扇通往多元音乐文化的大门,让我在本学期得以深入领略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课程内容涵盖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与民族器乐等丰富领域。从北方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到南方婉转细腻的采茶调;从热闹非凡的秧歌锣鼓,到载歌载舞的歌舞音乐,小调、时调、蒙古族长调、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彝族的四大腔等等,每一种音乐形式都彰显独特魅力,吸引我去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各类民族音乐的体裁特点、历史发展脉络,更体会到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多元性以及民族音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民族身份的象征,是连接历史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精神纽带。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门课程不仅丰富我的音乐知识储备,更培养我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我将带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与敬意,在未来继续探索民族音乐的无限可能,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瑰宝。
——赵奕如